深層次考量“普職分流”,問題的實質是人們對職業教育仍存在刻板印象。要改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就要培養出抬頭挺胸的學生來。

中職生抬頭挺胸,是中職教育不是差生教育的最好證明。在“普職分流”中,被分流到中職學校的學生被稱為“中考的失敗者”,這種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社會的正常運轉離不開三百六十行,而三百六十行需要多種類型、多種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業教育正是為三百六十行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的教育類型。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職業教育能否培養出滿足各行各業需要的多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身為中職教師,筆者認為,我們要證明中職教育不是差生教育,就要讓學生憑借良好的綜合素養和技能特長,贏得用人單位青睞。 要把學生培養好,既要著重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又要符合中職生的身心成長規律。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從中職生現實情況出發,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從“中考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實施“賞識教育”,積極探索“適合的教育”。 有一位學生在日記中曾這樣寫道:“說實話,我一個學期都沒有接納中職教育,我也曾經后悔,但我從不表現出來。我不想把自己最不堪的經歷示人。我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我辜負了他們的期望。我有一顆不服輸的心,我不愿被打入塵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逐漸釋懷,每天我依然還會想這些事,這樣才能不斷激勵我。時間會讓你的傷痛悄悄恢復,但仍然會有瑕疵。”這位學生就是筆者信賴且引以為傲的班長。在老師和同學眼中,這么優秀的學生居然也沒有站起來的底氣。面向未來,給孩子一個值得向往的朝向,比如一個溫暖的班集體,一個能通過努力達成的有意義的目標,他們是不是就能夠逐漸走出自卑,健康、陽光、快樂地成長了呢?這都需要老師積極探索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知道怎樣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人曾經說過,中職教育因為擺脫了高中三年的“應試教育”,掙脫了高考的桎梏,師生都獲得了自由,因此中職教育是距離教育本質最近的教育類型。從這個意義上看中職學校的“三教”改革,無論教材、教法還是教師,都應該指向一個目標:讓中職生在學校里有歸屬感和成就感。對中職生,與其補短,不如揚長;與其抓住他們“不行”的地方千方百計予以約束、矯正,不如讓他們管理好自己的“不行”,同時把“行”的一面盡情展露出來。 當前,中職教育的功能已經由就業導向轉為“就業與升學并重”。然而無論就業還是升學,中職學校都應該在“職業”上下功夫,努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社會分工有差別,職業分類無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